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系列学习
一天一年学党史之第四十三天·1963年
2021-05-04 14:40:11

 

        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随后,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使解放后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得到继续发扬。

        5月2日至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20日,中共中央把它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予以发布。《前十条》对我国形势作了“左”的估计,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正在对我们猖狂进攻”,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打退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会后,各地重新训练干部,进行试点,为大规模地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作了准备。

        7月31日,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精简小组《关于精减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束精减工作的意见的报告》中,宣布这一工作基本结束。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报告》指出:“由于大量地减少了职工、城镇人口和吃商品粮的人口,加强了农业战线,减少了工资开支,减少了粮食销量,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起了很大的作用。”

        9月6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农村工作、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并着重讨论工业发展的方针问题。会议确定,从当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会议提出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会议制定《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后十条”一方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另一方面又指出团结95%以上的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的重要性,规定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以及正确对待地主、富农子女等基本正确的政策。此后,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在部分县、社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9月28日,毛泽东在与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的谈话中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1964年1月,他进一步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由此,争取“两个中间地带”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2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原则批准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关于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技术事业规划。规划总的要求是: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在重要的急需的方面掌握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争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2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阿联(即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当时包括埃及和叙利亚,这次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14个国家,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中国人民同亚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